扶贫对象成了脱贫榜样
原标题:扶贫对象成了脱贫榜样
2019年12月23日,天还未亮,永昌县红山窑镇毛不喇村六社的李庆禄,就已经在自家的牛棚里忙活了一阵子。上料、拌草,看着一头头壮硕的牛低头猛吃着饲料,刚出生不久的小牛依偎在母牛身边,李庆禄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3年前从4头牛起步,现存栏12头繁育母牛,3年共出栏18头牛犊,销售额约13万元,李庆禄的牛棚见证了他的脱贫历程。“2016年,我从银行贷了4万元钱,修建了这个800平方米的牛棚,今年卖了3头牛犊,一头卖了8000元钱呢!”李庆禄乐呵呵地说。
然而几年前,李庆禄家却是另一番景象。
2013年,李庆禄因收入达不到脱贫标准,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毛不喇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李庆禄家的经济状况渐渐有了起色。2015年,他购买了农用四轮拖拉机,准备扩大小麦、大麦种植规模,增加家庭收入。
不料,四轮拖拉机买回来的第一天就发生了意外,导致李庆禄赔付了巨额钱款,日见好转的家庭经济状况又陷入困境。“唉,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四轮机自己就‘跑了’,撞倒了邻居家的大门,还害了邻居。”意外发生后,李庆禄被自责和悔恨包围,整个人精神恍惚。
之后,为了帮助李庆禄一家脱贫,毛不喇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同村委会工作人员下足了功夫。
首先,采取精神扶贫的办法,向李庆禄讲解和宣传党的好政策,鼓励他抛开过去向前看,积极发展产业;其次,谋划好长远发展规划,在充分尊重李庆禄意愿的基础上,找对脱贫致富的路子。最终,根据李庆禄的意见和他家的实际,指导他发展养殖业,重新燃起他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现在,李庆禄的债务已还清了,人的精神面貌也变好了,还成了村里脱贫致富的典型。”毛不喇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张庚亮介绍,2016年,经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协调,为李庆禄申请了5万元精准扶贫贷款,鼓励他购买了4头母牛发展养殖业,当年他就脱贫了。
经过3年的发展,李庆禄的家庭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3790元,达到2019年的15792元,真正摆脱了贫困。
“脱贫只是第一步,现在得奔小康了!2020年我再加把劲,扩大养殖规模,再承包几十亩地种大麦、小麦,这样也不用为牛的饲料发愁了。”李庆禄说,他是一名党员,这两年通过参加村上的集体学习和平时自学,了解了国家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政策,再加上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指导,他对大力发展产业的思路越来越明晰了。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