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脱贫攻坚频道 >> 要闻聚焦 >> 市州动态

陇南:绘一张脱贫蓝图 铺一条小康之路

20-01-08 10:56 来源:中国甘肃网-陇南日报 编辑:杨亚楠

  原标题:绘一张脱贫蓝图 铺一条小康之路

  西和县蒿林乡蒿林村。(资料图)

  “双椒产业”成为西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资料图)

  李彦伯喜领脱贫光荣证。本报记者 冉创昌 摄

  省政协邀请市经济林研究院专家深入帮扶点开展经济林产业扶贫培训工作。(资料图)

  省政协、省妇联、甘肃省妇女发展基金会爱心捐赠仪式现场。(资料图)

  赵贵子家新安装的暖气已开始使用。记者 冉创昌 摄

  数字看变化

  省政协充分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西和扶贫事业,共协调落实帮扶事项119项。

  省政协率领西和县脱贫攻坚招商团先后赴北京、广州、深圳、佛山、青岛、兰州等地开展项目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与省内外73家知名企业签订92个合作项目。

  协调省电力公司投资1.6亿元,完成全县所有自然村通动力电、所有贫困村光伏全覆盖和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工作。

  与财政、发改、农业农村等省直部门对接,协调落实产业扶贫资金3.3亿元,帮助1.26万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扶持452家合作社带动16431户贫困户入股合作社。

  脱贫户李彦伯的新愿望

  进入腊月,结束了一年的忙碌,李彦伯终于闲了下来,掰着手指头算起这一年的变化,“多年的债务还清了,年初住进了新房子,这不,年底还脱贫了。”李彦伯指着墙上贴着的脱贫光荣证,笑着对记者说,脱贫是他们家2019年最大的一件喜事。

  已经花甲之年的李彦伯,是西和县蒿林乡大唐村人。年轻的时候,靠着一身力气和娴熟的种地技术,家里的日子还算可以。但没想到,自从得了一次脑出血之后,不但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欠了外债,也因无法干重活,连挣钱还债也成了问题。

  “为了全家人的生活,儿子学校毕业之后,就去外地打工了。”李彦伯说,因为没有技术,儿子在外奔波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一家人的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李彦伯家因为缺劳力、缺技术,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到了各类扶贫政策,妻子也被村上聘请为保洁员,再加上儿子、儿媳在外打工挣的钱,终于把苦日子熬出了甜滋味。

  而让李彦伯没想到的是,他家的日子还能往前再迈一大步。而这都源于2017年省政协调整帮扶西和县。

  “我完全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欧阳坚主席的帮扶户。”李彦伯告诉记者,在省政协和欧阳坚主席的联系帮扶下,他家的住房问题首先得到了解决,“修了5间新房,我基本没花什么钱。”

  走进李彦伯的新房,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屋内,沙发、电视、衣柜等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特别是新盘的火炕和新装的暖气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都是省政协帮扶的,真的很感谢他们让我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李彦伯笑呵呵地说道。

  事实上,帮扶政策再好,自己还得加把劲。花椒是蒿林乡的主要产业之一,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多次到李彦伯家了解情况后,也鼓励他发展花椒产业增收致富。

  考虑再三,李彦伯在自家的10亩山林地种上了花椒树苗。“今年已经有5亩开始挂果了,收了100多斤,收入10000多元。”李彦伯告诉记者,除了种植花椒外,他还种了3亩柴胡,在县上的中蜂协会代养了10箱中蜂,并在村里的合作社入了股。

  “今年9月份的时候,村上分红了,我总共分了3360元。”李彦伯说,听村里的干部说,以后每年都有。

  日子越过越好,李彦伯终于在2019年年底完成了多年的愿望——脱贫了。

  “马上就过年了,今年我得多备点年货,热热闹闹过个年,纪念一下。”李彦伯说,以前家里穷,过年的时候,年货买的数量也很少。“今年,不仅要买,还要多买、挑好的买。”说这话的李彦伯底气十足,笑容再次挂上已经布满沟壑的脸庞。

  “脱贫才是刚起步,致富才是以后的路,得好好打算。”李彦伯告诉记者,在外打工的儿子回来了,已经跟他透露了来年要办农家乐的想法,虽然在他看来这个想法实现起来有些难,但他还是决定好好支持儿子。

  “等办好了,你们一定要来啊!”结束采访时,李彦伯大声对记者说道。

  当好脱贫攻坚“战斗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在政策这么好,我们一定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养殖业,通过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致富。”这是西和县洛峪镇康河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马期远常对村民说的一句话。

  2018年8月,受单位选派,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马期远来到了大山深处的西和县洛峪镇康河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我们村是贫困村,村民们主要就靠种植药材和外出务工挣钱。”马期远介绍道。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马期远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实地走访农户,他说,只有扎实走访,与群众面对面交谈,才能弄清楚贫困的症结。

  通过全面走访,马期远了解到,受文化水平、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康河村存在支部班子凝聚力不强、党员年龄结构老化、党员履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基层党支部的“领头羊”作用并不明显。

  “针对支部班子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支委班子进行了明确分工,及时成立了党小组,优化党员结构,同时解决党员履职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而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马期远说。

  在加强基层党建的同时,马期远积极引导村上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富民产业,以党建为载体促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在马期远和村“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康河村积极推动“三变”改革,紧抓“土地股权”这个“纽带”,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和建设塑料大棚,让有限的土地实现收益最大化。

  目前,康河村以党参、冬花、柴胡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塑料大棚试验基地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马期远还积极化解民忧,做好纠纷调解员。

  “之前我们村上有两户贫困户因宅基地纠纷各不相让,康杨虎家要修房,需要拓宽拉运建房用料的路,拓宽这条路需要挖掉康王架家的后墙,康王架坚决不让,于是康杨虎就把砖头堆放在了康王架家旧房子的门前,让他也修不成房,两家闹得不可开交。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次协商都无济于事,而且两家都对工作队和‘两委’班子也产生了怨气。”马期远回忆说。

  “作为基层干部,就要处在各种矛盾的中心地带,与群众直接接触,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所以群众才会从内心不信任,不愿意配合。”

  了解到康杨虎患有风湿性关节炎,马期远就主动联系省上的医院和专家,帮助康杨虎治疗。康王架旧房子门前的路,几年前村上组织统一硬化的时候给遗漏了,马期远就主动找上门,向他保证2019年按标准硬化。

  最终,在马期远的不懈努力下,双方解开了“心结”并握手言和,康王架把自己家的后墙往里挪10厘米,康杨虎把堆在康王架家旧房子门前的砖头移开。

  “其实,老百姓是最真诚实在的,你是不是用真心交流,有没有用心做点实事,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们也许不会用过多夸奖的言辞赞誉你,但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你的认可与肯定。”马期远说。

  2019年底,康河村脱贫39户17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9%,顺利通过市县验收,实现整村摘帽。

   “四字”扶贫配方 激发内生动力

  进入腊月农闲时节,柴海应还是闲不下来,刚刚管护完花椒树,又忙着翻整开春要种辣椒的地。“人要勤快一点,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西和县蒿林乡赵沟村村民柴海应,家中只有他和母亲两人。因为母亲常年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他不能外出务工,一家的收入全靠几亩薄田。人单体弱地又少,实打实的收入,其实只有每年7000多元的低保,日子也过得懒懒散散。

  “老柴这人还是很勤快,主要是家庭的原因,导致他干啥都提不起来劲,对脱贫失去激情。”蒿林乡乡长郑清辉说道。

  精准扶贫启动后,特别是省政协帮扶以来,帮扶工作队与当地干部根据柴海应的实际情况,为他量身设计了一个脱贫方法:配股资金10000元入股到西和县民裕产业公司,每年可分红800元;发展花椒和辣椒,每年收入8000元左右,包括各类惠农政策补贴加低保,全家总共收入一年可达1.8万元。

  “今年我家的花椒和辣椒总共收入了8300多元。”柴海应告诉记者,由于辣椒种的有点迟,所以收入还没有达到他的预期设想,要是种的早一点,花椒和辣椒的收入肯定过万了。

  “收入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好,干啥都有劲!”柴海应笑呵呵地说,年底他脱贫了,他要继续加油,把日子过到人前头。

  柴海应的变化得益于蒿林乡“四字工作法”的开展。

  事实上,在很多贫困村,一些贫困人口没想法、缺激情,坐等政府送小康。在脱贫攻坚中,蒿林乡把思想扶贫摆在重要位置,让“没想法”的贫困群众脑子转起来,心里热起来,身子动起来。

  据介绍,在实践过程中,蒿林乡采取“倡、帮、讲、引”四字工作法,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破除困难群众“等靠要”思想,逐步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起勤俭节约、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

  ——通过在各村设置固定宣传牌,张贴通俗易懂宣传标语,大力倡导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思想,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动力。

  ——着眼贫困户稳定增收,在精准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基础上,着力开展消费扶贫,申报地域名特优产品,建设蒿林乡农贸市场,修建产业路,增强贫困户摆脱贫困的信心。

  ——在各村设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各村讲党课、讲政策,建立“乡村大喇叭”广播站,将20多项惠农政策制成录音,循环播报,把党的“好声音”送到每家每户,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干劲。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脱贫户颁发“脱贫光荣证”、在各村成立“家美积分超市”、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和“为特困户送关爱”等活动,以“小积分”汇聚“大能量”,激励全乡群众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引导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的观念。

  “这些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贫困户存在的‘不想脱贫’‘不能脱贫’‘不会脱贫’的难题。”郑清辉告诉记者,以前很多村民都是抢着当“贫困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自主申请退出贫困。

  人有了脱贫志,便有了精气神。

  记者发现,在蒿林乡的各个村庄,村民们脸上大都洋溢着笑容,热情地招呼来人,眼神里透着自信。而更为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踏遍村里的土地,看不到一点垃圾,房前屋后、街头巷尾干干净净。

  85岁的高兴妹做梦也没想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现在的政策这么好,自己再不动起来收拾收拾,就太说不过去了!”

   赵贵子的“好日子”

  住进了新建的平房,盘起了新式的电暖炕,装上了暖气,还用上了抽油烟机、新式橱柜、煤气灶等现代化的厨具,不仅政府配的1万元股已经开始分红,县上中蜂协会代养的10箱中蜂和村里的合作社也带来了收益……

  在西和县蒿林乡大唐村,曾经因“穷困”而愁眉不展的赵贵子终于呼出了那口憋在心里多年的“苦”气,如今他家,一家人精神抖擞、干劲十足,日子过得是有声有色。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才让我们这些穷苦人的难日子一去不返!”赵贵子感激道。

  说话有底气,脸上带笑容,又热情好客,站在记者面前的赵贵子,全身上下都充满了精气神儿。

  “原来可不是这样!”看到与记者热情交谈的赵贵子,同行的蒿林乡乡长郑清辉忍不住调侃。

  “原来啥样?”记者问,“两口子那可是连家门都不让进的‘主’!”郑清辉笑道。

  听到调侃,赵贵子还没来得及搭话,站在他身旁的媳妇秋贵英已经连连摆起了手:“别提了!别提了!郑乡长,那是我们不懂政策!”话语中满是不好意思,细看,还难掩满脸的笑容。

  “那是把你们当‘麻烦’啦!”赵贵子嘀咕着跟了一句,直愣愣的话语,又引起了众人的大笑。

  “其实那时候总觉得这些干部一次次的来家里,就是晃悠一下,不会有啥实质性的帮助,还安排让干这干那的,我们自己的事情都干不过来呢,哪有时间理人!”回忆起那时候的想法,赵贵子笑得很憨。

  家庭人口多,耕地少,收入来源单一,再加上两个正在读中学的儿子,原来的赵贵子一家虽算不上村里的特困户,但生活压力大,日子过得也是非常艰难。

  2017年8月,省政协主席欧阳坚开始联系包抓深度贫困的蒿林乡,省政协机关、省生态环境厅等4家单位在蒿林乡也开始了全方位的帮扶。

  从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到花椒、辣椒、中蜂、劳务等产业发展,再到群众内生动力的激发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慢慢的,蒿林乡变了,变得越来越有生气。

  赵贵子和媳妇的想法也慢慢有了改变。“欧阳坚主席联系帮扶我家,从2017年到现在,他来我们家好多次了,感觉每来一次,不止我们家有改变,整个村也都在变。”赵贵子说道。

  “住在我们村的帮扶干部、乡镇上的领导,也来了好多次,给我们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定产业发展的计划,劝说参加中蜂养殖、电工技术的培训,还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时间久了,才真正感受到他们确实是在为我们着想,给我们办事。”秋贵英也说道。

  最让赵贵子他们感激的,是家里住房问题的解决。赵贵子一家之前所住的老房子是1996年盖的7间土木结构房子。时间久了,房子漏风漏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018年3月,在易地搬迁政策的扶持和省政协的协调下,赵贵子和秋贵英修起了新的7间砖混结构的房子。这是一座连体的平房,主房3间坐北朝南,左右两侧各2间,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院落,建筑面积约有120多平方米。

  “房子修下来花了大概15万多,原以为要背一屁股账,但没想到,各项政策补贴下来,我们基本上没花一分钱,还多盖了一间圈舍。”赵贵子说,2019年省政协还为他们协调安装了电暖炕、暖气,现在家里是一点都不比城里人差了。

  如今,赵贵子一家不仅住进了新房,4亩多的花椒也已挂果收益,每年还能够分到3360元的产业分红。“大儿子和儿媳妇、二儿子在外打工,我在家门口打点零工,搞种植养殖,一年下来收入也不错!”

  2019年底,赵贵子一家如愿脱贫了。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赵贵子也开始了新的盘算,“郑乡长,今年镇上准备扶持发展啥产业,你可要早点给我说,我们好做准备……”

  日暮西斜,采访也到了尾声,记者离开时,赵贵子和秋贵英两人送大家伙出了门,火红的新门帘被两人掀起又落下,上面的“好日子”几个字醒目而耀眼……

  本版组稿/王 芳 韩县银 王 坤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读图丨晒成绩!2019年甘肃扶贫答卷得“高分” 读图丨晒成绩!2019年甘肃扶贫答卷得“高分”
  • 白银: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民“上下”幸福满满! 白银: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居民“上下”幸福满满!
  • 白银市2名乡村教师荣膺“马云乡村教师奖” 白银市2名乡村教师荣膺“马云乡村教师奖”
  • 春运开启兰州市二级以上客运站24小时开放候车室 春运开启兰州市二级以上客运站24小时开放候车室
  • 甘肃省2020年将新建30个农贸市场 甘肃省2020年将新建30个农贸市场
  • 兰州市展开节前餐饮市场食品安全检查 兰州市展开节前餐饮市场食品安全检查
  • 陇南西和卢水村:加工传统粉条 开拓致富新路 陇南西和卢水村:加工传统粉条 开拓致富新路
  • 兰州新区至陇南 “学生专列”11日开行 兰州新区至陇南 “学生专列”11日开行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甘肃手机台下载
微博甘肃

新闻排行

1   甘肃省举行进口贸易对接会暨现场签约仪
2   雄关大地上的“八棵树” ——嘉峪关公
3   “双十一”网购狂欢即将来临 警方发布
4   李荣灿在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调研检查
5   甘肃省35条客运班线重新许可开行
6   武威凉州区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作
7   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8   甘肃肃北汉子跃马“扬鞭”上演马背激情
9   甘肃省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戏剧与影视
10   甘肃省出台《意见》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