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临夏州以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目标,创新扶贫工作模式,依托农牧产业“奖补”政策和东西协作扶贫车间建设,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建档立卡户马一吉勒,通过牛羊产业发展达标提升项目,领到了6000元的奖励补贴,今年刚一开春他就用这笔资金和贷款再次购买了40多只羊,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东乡县大树乡南阳洼村村民 马一吉勒:“我特别高兴,现在羊养了100多只,希望(通过)养羊我们全面脱贫,我不怕苦不怕累,多吃些苦,多发展,奔到小康我就满足了。”
东乡县实施的牛羊产业发展达标提升项目,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向养羊、养牛达到一定标准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6000元奖补资金,非建档立卡户落实3万元的贴息贷款。今年当地加大工作力度,提出对尚未脱贫的全县13270户贫困户实施“155”,即:贫困户与帮扶责任人签订种养业增收协议,每户先期安排产业发展启动资金1万元,用于购买扶贫羊、扶贫牛等扶贫物资,当年脱贫后每户奖补生产资金0.5万元,第二年再补助持续稳定发展资金0.5万元的到户产业富民增收工程,落实产业奖补发展资金2.654亿元,通过这一有力举措,力争让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养殖户实现当年全部脱贫。
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满三村福财农民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 马哈三:“今年卖了30个羊羔,一个羊羔卖了1100元,非常好。”
东乡族自治县东塬乡满三村包村工作组长 高隆强:“我们村现在有1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这种方式鼓励群众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其他农户往养殖方面发展,增加收入。”
据统计,截止2020年3月,东乡县完成建档立卡户达标提升7247户,落实奖补资金4348.2万元,全县4.4万养羊农户中户均存栏20只以上的农户达到1.7万余户,户均存栏5头以上的农户达到2860户。羊饲养量达到154万只、牛饲养量达到6.76万头,群众人均养殖收入达到1320元。
“扶贫车间”是推进就业扶贫和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我州共建成264家“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有效弥补了产业发展短板,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
家住东乡县城南社区移民花园的马尕虎和妻子女儿一家三口都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每天早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吃完早点,便像城市里的企业工人一样,换上工装、出门上班。
东乡族自治县东西协作美佳雨具有限公司 员工 马尕虎:“在这个扶贫车间上班,这样我们三个人一个月下来拿个6000-7000元钱,和以前种地相比,(打工)一年算下来,将近10年的庄稼(收入)呢,我们也特别高兴。”
东乡族自治县东西协作美佳雨具有限公司 负责人 张华伟:“目前在场人员169人,建档立卡户134人,平均员工的工资水平达到2500元左右,这样的话如果说易地搬迁的老百姓就业一年,脱贫绝对没问题。”
2020年是实现东乡族自治县整县摘帽目标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面对这一紧迫形势任务,当地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冬春百日大会战、夏季冲刺总攻战、秋季扫尾收官战三场战役,对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38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5%-10%的18个村实行干部包抓挂牌督战,对全县2584户未脱贫户、636户脱贫监测户、2098户边缘户实行到户挂牌督战,通过继续扶持特色产业发展,发放“产业贷”、全面提升县域内扶贫车间管理运营水平和带动能力等有效举措,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增加群众增收,如期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
东乡族自治县扶贫办党组书记 主任 马占福:“我们扶贫部门,围绕省上提出的产业发展总体思路,针对东乡县特色种养殖,产业需求,进一步的细化目标任务,全力落实好各项产业奖补资金,提升产业内生动力,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资金和政策保障。”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今年,我州还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畜牧养殖、高原夏菜、经济林果等富民产业,全面提升扶贫车间建设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光伏、电商等扶贫新业态,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路子,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通讯员 苟裕光 边小磊 徐克荣 包凯元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