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产业扶贫 教育扶智
原标题:《今日聚焦》——产业扶贫 教育扶智
产业扶贫增收致富,教育扶贫着眼未来。产业扶贫、教育扶智,脱贫攻坚不留死角。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过去脱贫形势十分严峻。所辖榆中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3个县为国家六盘山片区县,七里河区为省级插花贫困县区。2011年,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1.7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4%。党的十八大以来,兰州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产业扶贫“强筋骨”,教育扶贫“断穷根”,让脱贫攻坚不留死角,稳步向前。

投资3000余万元、占地近70亩的榆中芳美肉牛养殖场借助“三变”改革的东风,让村民通过多种入股方式实现增收,村民买牛再让合作社代养,年底拿分红。这种被称为“母牛还犊”的新型入股方式,让牛场员工张宏喜在这里打工的同时,还当上了股东,一年收入十分可观。
在不断培育和做强产业的同时,榆中县通过对接商超、直播带货等方式,让本土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最近,榆中县一家物流企业通过县长直播为百合“带货”等方式,加大了本地农特产品的曝光度,带来了不俗的市场影响力,助推了当地脱贫产业的发展,让农村电商真正成为实现精准脱贫有力手段。

除了网上销售,这家企业与蔬菜种植企业联手,创新配送模式,创造了从菜地到超市3小时配送的奇迹,有力保障了兰州蔬菜供应与菜价稳定,也让当地菜农获得了可观收入。
疫情期间,在了解到农村地区有大量的生活物资需求后,这家企业又及时拓展线上业务,发展起了农村电商平台。每天工作人员都要分拣包装好村民们下单的物品,然后由快递公司送往榆中县各个乡镇和偏远山区。
想要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提升农村快递网点覆盖率是基础。为此,这家企业还在榆中县各个乡镇设置了电商服务站点,招聘快递员,配置了快递车,配送服务也逐渐完善起来。

在榆中县夏官营镇双店子村的一家电商服务站里,摆满了上百件需要当天派送的快递,从厚厚的一摞取件登记表中可以看出,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村民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如今,以“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产业为平台、股权为纽带、企业为龙头”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正在成为榆中县脱贫攻坚的主导力量。从2013年到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户下降21293户,贫困人口减少81196人,贫困人口减少95%以上,贫困发生降至1.77%以下,全县脱贫工作成效显著。

产业扶贫解决了当下的贫困,兰州市在教育扶贫上也下大力气,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近年来,兰州市七里河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控辍保学,落实资助政策,提升办学水平,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让义务教育更有保障。四年级的陈莉婷是黄峪镇后山的搬迁移民之一,现在和父母住在黄峪镇白家坪移民安置点,安置点距离学校步行需半个小时,一来一去很耽搁时间。七里河区针对学生吃饭难打造的“热饭工程”让像陈莉婷这样的孩子免去了中午奔波的辛苦。
正在为孩子们上音乐课的老师叫毛喜平,在王官营中心校工作已有四年多,每周都要去两到三个村小和教学点,为孩子们上音乐课,每周的总课时达到二十节课。他希望通过他的努力,为乡村孩子们在小学阶段给他打下良好的艺术素养基础。

七里河区通过大力实施“营养早餐改善计划”“热饭工程”“校车工程”,到2020年全区农村十所学校用餐学生共计4811人。同时,持续加大对乡村学校师资的补充和调配力度,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有力提升乡村教师整体保障水平。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为深入了解义务教育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打赢义务教育保障战役,七里河区教育局24名科级党员干部包抓黄峪镇王家庄村5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以“一户一策”为抓手,积极推进“开发式”扶贫与“兜底式”帮扶相结合,使建档立卡户顺利脱贫。

截至2019年底,兰州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下降到0.3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5252元增长到13605元,增长了2.59倍。七里河区、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4个贫困区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5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脱贫序列,历史性解决了区域整体贫困问题。
脱贫攻坚战进入了“十三五”倒计时,在真正的大考之年,兰州市以越是艰难越向前的信心和定力,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不断提升脱贫质量,不断巩固脱贫成果,让产业扶贫和教育扶智齐头并进,向决胜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
编辑:杨 晨
责编:王红岩
主编:李亚军
相关新闻
- 2019-12-17兰州新区组织收看追授张小娟同志“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称号大会暨张小娟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 2019-12-06兰州新区为贫困残疾人带去“新生活”
- 2019-11-27多角度扫描难点 多维度灵活帮扶——兰州市西固区帮扶东乡县脱贫攻坚速记
- 2019-11-27兰州市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行动 对查实的违法行为做到“两个清零”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