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带扶贫户走致富路
原标题:种植大户带扶贫户走致富路

收获喜悦的甘宪明
秋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大地上,素有“八宝川”之称的红古区田间地头生机勃勃,绿油油的蔬菜铺满大地,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
9月17日,金城大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促发展奔小康宣讲活动采访走进了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柳家村,实地了解致富带头人是如何依托产业优势发展,带领精准扶贫户致富的。
党员种植大户带领扶贫户致富
甘宪明是花庄镇湟兴村6社村民,是全村的种植大户。“2016年,政府部门对设施农业给予补贴,就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建了4个大棚,边学习边实践,当年每个大棚就收入了1.6万元。”甘宪明说,村民们看到他种植的大棚蔬菜第一年就收回了成本,都动心了,邀请他当“技术顾问”。“慢慢地先期建大棚的村民都有了收入,而此时,我也流转了一部分土地,增加了一个大棚,扩大种植规模。”
随着全村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红古区、花庄镇及湟兴村在2019年组织部分致富能人到山东寿光学习“寿光模式”,种植出来的西红柿、番瓜等蔬菜口感好、品质优,备受消费者的青睐,成功打造了“小时候的味道”科技生态采摘园。“如今我有2个温室,5个大棚,一年的收入在20万元左右。”甘宪明说。他是典型的党员创业成功人士,致富后他不忘带领精准扶贫户致富。同村的朱燕武全家生活比较困难,“2016年,甘宪明主动帮助我建起了第一个大棚,并连续帮助我修建大棚和温室,目前,我家有一个温室、4个大棚。”朱燕武说,每年的收入3万多元,他很满足了。
现在,湟兴村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是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不仅能有效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条件,而且可以推动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行。
村民在家门口的农场上班
红古区八虎台兰州荣升农场偌大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工人们忙个不停。
从2004年至2015年期间,政府部门实施退耕还林,在八虎台3000亩平台上种草种树,靠人背驴驮植树造林,以生态治理为主,现今的八虎台植被保护的非常好。在政府部门支持下,于2015年开始转型,将八虎台打造成千亩经济林,在1200亩的平台上栽植有苹果树、桃树、李子树、樱桃树、皇冠梨树和核桃树共计近8万棵。“从去年开始,李子树已经挂果了,从目前挂果的情况来看,总产量在70万斤左右,预计总收入在70万元左右。”兰州荣升农场场主柳荣升笑着说,“2019年,农场支付工人工资在100万元左右。”“柳荣升本人实在,也很勤奋。农场在这些年发展也很快,政府投资修建了节水工程,覆盖面积达1000亩,并硬化了上山的道路4公里。农场还吸收当地村民50多人在农场就业。”柳家村党总支书记李海军说。柳荣升说,今年农场的果树挂果率较高,让他有了盼头,下一步,打算开发观光旅游、采摘节等为更多的农户在家门口提供就业岗位。(记者 滕效宏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0-04-16【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静宁:“小苹果”撬动脱贫致富“大产业”
- 2019-12-16兰州市领导调研皋兰脱贫攻坚工作 依靠产业扶贫带动农户致富奔小康
- 2019-11-26脱贫村的致富“新经”——甘肃东乡咀头村脱贫观察
- 2019-03-05扶贫车间:乡间村里小车间 脱贫致富大作为
精彩推荐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