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古堆里绘新卷
原标题:元古堆里绘新卷
记者 崔银辉 通讯员 何晓云 张安军
曾经的元古堆村以贫困闻名。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1465元,贫困发生率高达57%。这里三面环山,高寒阴湿,交通不便,村落凋敝。
如今的元古堆村,入选第二届“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2018年,元古堆整村脱贫;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跃升至10789元。2020年,“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兰州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此同时挂牌,元古堆村再添新名片。
“众人拾柴火焰高。”国务院扶贫办将渭源县确定为直接联系县,为元古堆下派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并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省、市、县、乡共同发力,组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几年间,元古堆村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改造路房水电,综合治理山田林草。几年来,全村累计完成道路柏油化13.5公里,硬化巷道16.99公里。全村拥有各类小轿车90辆,客货两用车43辆。
村医张桂峰说:“以前元古堆人的饮用水问题很多。如今,通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村里96%的人家用上了清澈的洮河水,少量就近饮用山泉水的农户也达到安全饮水标准。”近些年,全村完成自来水入户427户,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5%,安全饮水率达到100%。
2013年以前,元古堆村有C级危房115户,D级危房223户,危房户数占全村农户数的69.1%。这几年,村里结合居住点布局调整,对危旧房实施改造或搬迁重建,群众彻底住上了安全房。
元古堆人过去穷,靠天吃饭,土里刨食。全村多数人以种小麦、马铃薯、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生。
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等七大富民产业为依托,成立产业党支部,探索创新“企业主办+群众入股”等产业发展模式。
如今,走在元古堆村,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百合种植、畜禽养殖、食用菌种植等产业遍地开花。因地制宜的产业让群众有了存款,有了底气,也有了新面貌。
曾几何时,元古堆村大石头河畔垃圾遍地,各种废旧塑料袋、地膜在墙头、树梢随风招摇,让本就像“烂泥沟”的村庄更显凋零。这一切在《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美丽乡村规划》实施之后,全被丢进了历史的“垃圾箱”。8年来,累计投资132万元实施元古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生态造林5900亩,营造乔木林750亩,实施退耕还林1194.3亩,建设封禁围栏10公里。
如今,大石头河成了元古堆村的又一张名片,山清水秀、旖旎多姿的“元古堆风光”吸引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元古堆村党性体验基地、“三变”富民基地、乡村旅游基地“三大基地”建设方兴未艾。今年夏天到元古堆村“一日游”的兰州市民张茹说:“没想到兰州周边还有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每当华灯初上,大石头河畔变成了全村的文艺中心,元古堆村的舞蹈队翩翩起舞。那舞动的双手,挥洒着当归、百合等致富产业的诱人余香;那灵巧的舞步,扭动出乡亲们致富奔小康、建设秀美家园的壮志豪情。
元古堆村,一幅乡村振兴的七彩画卷正在徐徐展开。田家河乡党委书记王宝林说:“今后,村里将继续抓党建促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办好合作社,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巩固好,不断夯实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基础,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相关新闻
- 2020-01-02【脱贫攻坚纪录短片】甘肃元古堆村《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