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新农宅。
婆媳互夸会。
优质牧草种植基地。
高原夏菜种植基地。
谢晓玲
聚焦精准,决战决胜,金昌大地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伴随着“决胜全面小康”的嘹亮号角,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始终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强力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脱贫与发展互促共进的亮眼答卷。
2018年,永昌县“插花型”贫困县脱贫摘帽,1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2019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50元,较2015年翻了一番。
发展特色产业 全力助农增收
金昌,地处河西走廊蜂腰地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高品质特色农产品的最佳产地之一。
依托独特自然禀赋,金昌市把产业发展作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立足地多人少、地多水少实际,突出高效节水现代农业方向,着力培育高原蔬菜、优质草畜“双百亿”现代农业产业链,打造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
今年,通过招商引资,金昌市引进了一批有实力、有技术、有经验、有市场的投资者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先后与广州江楠、新疆润丰、山东寿光、内蒙古蒙牛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市场对接、冷链储运服务、农产品加工等体系建设,开通顺丰速运高原夏菜冷链直供专线,建设畜牧饲草交易中心,全力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菜草畜产业成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
截至目前,全市共谋划实施祁连山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项目40个,完成投资23.86亿元。建设永昌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优质牧草生产加工基地和奶绵羊良种繁育、优质奶源供应等精品产业基地10个;落实中央和省级农业财政补助资金2.85亿元,撬动实施涉农重点投资项目40个,完成投资19.47亿元。
2015年,广东从玉集团在金昌市成立了金从玉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金川区双湾镇九个井村专门发展直供港澳地区的高端绿色蔬菜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蔬菜基地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村民把土地流转给企业,流转费就能保住原本地里的‘收成’,而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又能干其它的工作。”九个井村党支部书记张吉成说。2019年,九个井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基本上家家都有小汽车、户户城里有楼房。
九个井村仅是金昌市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蔬菜种植已覆盖全市12个乡镇的大部分村社,全市拥有种植面积千亩以上的集中连片蔬菜生产基地12个。蓬勃发展的蔬菜产业,不仅满足了本地市民的“菜篮子”,而且成为全国“北菜南运”“西菜东调”的高原夏菜主产区之一。胡萝卜、洋葱、娃娃菜、花椰菜等14类38个蔬菜产品获“三品一标”认证,成为全省叫得响的农业新品牌。
甘肃杨柳青牧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是金昌知名的牧草饲料研发龙头企业。走进该公司厂区,厂房里的饲草散发出浓郁的草香味,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打包专供动物园的牧草。
“河西走廊是国内最主要的优质苜蓿生产区之一,而金昌又是河西地区苜蓿种植最为集中的区域,是国内优质牧草的重要产地。”甘肃省草产业协会秘书长、杨柳青牧草饲料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涪钧说。金昌市光热充沛,特别适宜牧草种植,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高达18%至22%,位居国内优质苜蓿草前列,得到国内各大奶牛养殖企业的普遍认可。
近年来,金昌市引进和培育了包括杨柳青公司在内的20余家草产品加工生产龙头企业,扶持龙头企业与周边农户展开合作,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政策扶持、企业运作、农户参与的牧草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了成熟的收储运生产体系和先进的技术模式,牧草产业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吸引多个知名乳品企业来此“抢”草,将小牧草做成了大产业。
截至目前,金昌市牧草种植面积已达25万余亩,年产优质牧草20万吨,年产饲草总量达65万吨以上,年产值超4亿元,成为国内优质牧草重要产地和我省最大商品苜蓿种植基地。
位于永昌县的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绵羊养殖基地。在元生农牧的羊舍内,肥壮的奶羊在特制的挤奶隔档内依次排开。“挤奶、加工约需1个小时,运输约需1个小时,最多2个小时,金昌人就能喝到最新鲜的羊奶。”该公司总经理张希云说,元生农牧是国内首家批量引进东佛里生奶绵羊的企业,公司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乳肉兼用”奶绵羊新品种培育工作,市场前景很好。目前,公司已形成了牧草种植—饲草加工—奶羊养殖—粪污处理—乳品加工销售的草畜全产业链。
在大企业和养殖基地的辐射示范带动下,金昌市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牧产业园1个、肉羊养殖龙头企业3家,肉羊饲养量达135万只,年产羊肉1.2万吨,建成了养殖技术水平较高的湖羊、奶绵羊繁育和供应基地。其中“永昌肉羊”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依托金川集团、甘肃农垦、新希望、兰州庄园等大型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建成甘肃农垦天牧乳业、甘肃瑞嘉牧业、新希望永昌牧场3个万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场,金昌居佳生态牧场1个千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存栏奶牛2.57万头,年产奶量达6万余吨。
向美而行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六年前,地理位置偏僻的永昌县新城子镇毛家庄村因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村民收入低,被确定为贫困村。
六年后,毛家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来到毛家庄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动人的美丽乡村画卷:白墙青瓦的新农宅、干净整洁的村道、一应俱全的配套设施……
一个曾经的贫困村,为何变化如此之大?毛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陈志安介绍说,近年来,毛家庄村成立了精准扶贫小组,制定了“一户一策”脱贫方案,量身定制帮扶计划,全力帮助村民摆脱贫困。村里逐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将村民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植油菜和高原夏菜等。同时,依靠村里独特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花田小镇”“西河风情街”“梦幻小屋”等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村民脱贫增收。2018年10月,毛家庄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今年,村民的土地流转费由原来每亩600元涨至750元,村民人均收入也由原来的5000多元涨至11096元。”陈志安说,村民的腰包渐渐鼓了,改变村容村貌的愿望也更加迫切了。
2018年,毛家庄村被新城子镇确定为村容村貌整治的重点村。结合集中居住点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无垃圾整治工作,毛家庄村整村推进村容村貌整治。
“为保持村容村貌的干净整洁,村里把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让村民逐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毛家庄村委会主任徐继海说。
通过整治村容村貌,毛家庄村大变样,村民的住房条件、经济收入、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消除“视觉贫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金昌市部分乡镇、村社虽然已于2018年脱贫摘帽,但“脏乱差”现象仍较为普遍。
今年以来,金昌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区域布局,紧盯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十四乱”问题,扎实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着力实施生活污水治理、废旧农膜回收、畜禽粪污处理利用等“六大行动”。集中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和村庄清洁行动春夏战役,对卫生死角和危旧房屋进行了彻底清理。
一年来,全市发动干部群众12.08万人次,清理农村各类垃圾61万余吨,清理乱搭乱建、烂墙烂圈8867处,清理河坝沟渠2305.6公里,拆除破旧房屋1698院,新建住房1216院,实施风貌革命274院。建成卫生户厕9472户,创建“清洁村庄”46个;绿化农村居民点76个,完成人工造林5.09万亩、森林抚育1.15万亩、义务植树120万株;建成农村污水处理厂2个,累计建成污水处理站15座;培育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6家,设立回收网点15个,聘用村级保洁员262名;建设尾菜处理企业4家,年处理能力达到120万吨;新建养殖场全部建设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
同时,金昌市加大宣传、包帮工作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微信等各类媒体,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带头、进村入户宣讲、举办知识讲座、典型展示展览等方式,加强教育宣传引导,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卫生整治,自觉清理房前屋后、院内院外垃圾杂物,不断提高村民环卫意识,营造“整治环境、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多项评比创建活动,由表及里、潜移默化地转变农民生活方式,帮助其摒弃陈规陋习,让绿色健康卫生理念化风成俗,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健全治理体系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金川区双湾镇新粮地村是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以前,这里总有部分群众找借口不愿清理门前垃圾,还有的村民不能将垃圾扔到指定堆放点,村干部多次入户宣传做工作,却收效甚微。
“今天我们就议一议,对这些不自觉的群众,能不能用扣除他们村集体分红的办法进行处罚,督促他们重视卫生问题。”6月16日,村里协商议事会成员对这件“烦心事”进行协商讨论,最终大家投票表决通过了这一协商议题。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近年来,金昌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探索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新模式,以基层协商民主为抓手求解社会治理“最大公约数”,强化基层自治能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通过全面推行基层协商民主“六步议事”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级事务公开制度及“一约四会”(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金昌市成功打造村民议事平台,有效解决土地流转、环境卫生整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159件,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443件,引导村民通过协商表达诉求、化解矛盾。
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金昌市深入推进“三治”融合,以自治推动民主管理,以法治化解矛盾纠纷,以德治引领文明新风,有效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形成了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协同治理的基层治理良好格局,实现了基层治理方式从“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
为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政法委牵头、社会协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格局,金昌市还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平安志愿者、“五老人员”兼任人民调解员,深入村社发现问题,调解矛盾纠纷;在各村设立心理咨询室、群众接待室、监控研判室、矛盾纠纷调处室、法律咨询服务室,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完善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全市所有村均聘请了法律顾问,形成覆盖村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同时,金昌市深入开展“四抓两整治”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环节整治行动,健全村党组织书记小微权力清单,采取“四个一”措施,打造党建样板乡镇2个、样板村46个;实施“头雁”优化提升行动,选聘专职化村党组织书记65名、乡村振兴专干兼村文书47名,99.3%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村干部队伍得到持续优化,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儿媳妇很细心。她是一个懂礼貌的好儿媳,各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在金川区双湾镇营盘村举行的一场婆媳互夸会上,村民杜艳萍听到婆婆在众人面前夸奖自己,内心害羞又喜悦。
通过打造“婆媳互夸会”“孝善基金”“孝善宴”等德治载体,金昌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敲锣打鼓送荣誉等文明实践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目前,全市已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个、实践所12个、实践站156个、实践基地48处,统筹联动建立志愿服务队伍676支,开设“道德银行”27家。同时创新宣教措施,建立“小板凳”“草根”“五老面对面”等百姓宣讲团队160余个。他们自创编排地方小戏小曲,深入乡村社区、田间地头开展宣讲活动,用乡土话传播新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推进“三变改革”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我们在自家地上做工,不但能挣到工钱,还能收到租金,一举两得。”说起土地流转带来的好处,在甘肃德源农业科技公司务工的永昌县水源镇永宁村村民周文贤心里乐开了花。
自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永宁村采取“三变+合作社+耕地+特色产业+农户”的模式,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村里36户农户的521.5亩耕地入股到永昌县德源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红辣椒,发展特色农业。合作社对入股农户采取“保底+分红”的方式进行收益分配。在无效益产生的年份,农户每年每亩地可获700元的保底分红;合作社盈利后,村民可按入股土地面积获得实物分红,还能到地里务工挣钱。“‘三变’改革后,收入比过去高了许多。”周文贤说。
金昌市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坚持激活“存量”、吸纳“增量”,围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农村“三变”改革,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探索出“三变+扶贫资金”“三变+乡村旅游”“三变+特色产业”等发展模式,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增值,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今年,金昌市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地确权登记工作“回头看”,深入推进农村土地租赁承包转让专项整治工作,健全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近70%。
通过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工作,金昌市近3万农户有了股权分红,所有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同时,金昌市统筹财政支农资金及财政增资配股资金0.3亿元、村集体资金0.47亿元折股量化,撬动117家新型经营主体及其他社会资本投入3.76亿元发展农村经济,盘活村集体资产1.72亿元。
以股权为纽带,将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把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引入农业。金昌市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村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让各类分散的资金聚起来,让农民增收的渠道多起来,有效壮大了优势产业,带动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的“双赢”,描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相关新闻
- 2019-01-07金昌市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