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安心 过得舒心
原标题:搬得安心 过得舒心
后续产业扶持为搬迁群众增收添动力
记者 沈丽莉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脱贫工程之一,是解决生存环境恶劣地区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截至目前,全省“十三五”期间49.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万套安置住房已竣工,群众实现搬迁入住;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基本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10.3万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搬迁家庭基本实现至少1人就业。
易地搬迁是手段,脱贫致富是目的。如今,住进新房子、有了新产业,在贫困群众面前开启的,不仅有蒸蒸日上的新生活,还有广阔的奋斗新天地。
最近几天,位于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的康大肉兔养殖场建设项目负责人贾增贤正在为即将投入运营的养殖场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首批500只肉兔星夜兼程运抵坪垭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示范园,“首批试养成功后,我们将分批陆续正式投产,正常运营后预计年出栏量达到50万只。”贾增贤说。
为了进一步优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结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今年以来,武都区抢抓东西扶贫协作机遇,引进青岛康大集团共建康大肉兔养殖场、扶贫搬迁后续产业示范园,至此,历时10个月建设的产业扶贫项目进入试运营。
据了解,该项目占地60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模式运行,项目正常运营后可直接带动50余户贫困户就近就业,同时可辐射周边乡镇3000多户农户种植牧草5000亩,年推广优质有机肥1000吨,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有效带动群众发展养兔产业,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完成搬迁建设只是第一步,后续扶持是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易地扶贫搬迁最终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就是看搬迁群众能否稳得住、逐步致富。”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主要涉及产业、就业和社区融入等方面。比如,在产业方面,“十三五”以来,省里指导市县紧扣“一户一策”,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结余资金,依托安置点及周边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光伏扶贫、乡村旅游业、家庭手工业、农村电商、乡村物流、家政服务业等,推动产业增产增收和提质增效,解决贫困群众“靠什么脱贫”问题。
就业方面,我省把稳定就业作为搬迁群众“稳得住”的主要出路,省政府出台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奖补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坚持“扶上马”并“送一程”,多措并举、拓宽渠道,着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特别是今年,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我们制定了《易地扶贫搬迁巩固提升方案》,指导市县通过劳务输转、技能培训、公益岗位、扶贫车间、以工代赈等多种措施,按照‘一对一、人盯人’的办法,多渠道拓宽就业门路。”该负责人表示,早在今年6月底,我省已经实现了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每户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
针对搬迁群众搬出后原村“管不到”、现居住地“无法管”的盲点问题,我省指导市县坚持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通过单独、联合组建党组织和结对共建等方式,近年来,在安置区共建立基层党组织1549个,建设社区管理机构355个。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在政策宣传、教育培训、文明新风引领等方面的优势,依托社区服务机构大力组织开展户籍管理、教育、民政、就业、法律咨询等一站式便民服务,确保搬迁群众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诉求有回应。同时,在安置区以创建和谐社区、文明家庭等为切入点,定期举办“讲村史、谈变化、颂党恩”大讨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引导活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文化生活,帮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相关新闻
- 2020-12-17帮扶起来的幸福生活
- 2020-12-17脱贫攻坚路先行
- 2020-12-17今年甘肃省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新突破
- 2020-12-16甘肃12万公里农村路为脱贫致富铺平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