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镇:撂荒地“长”出新希望
原标题:定远镇:撂荒地“长”出新希望
水岔沟村利用废弃大棚改造的蔬果试验大棚
平整撂荒地
7月22日上午,当清晨的曙光洒向兰州高新区定远镇猪嘴岭村时,村委会副主任张克彪站在自家的大棚前,把目光投过乡间小路,投向一片杂草荒芜、废种已久的田地。那里,村民正开着一台农用拖拉机,平整一块早已废置多年的撂荒地。机械轰鸣声中,一片荒草丛生的田地被渐渐修整成原有的模样。
“等这里的撂荒地整治好了,种上农作物,来年就会是个丰收年。”张克彪说。
为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序衔接乡村振兴,去年以来,兰州高新区定远镇把撂荒地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全面加强宣传动员,全力推进摸底整治。自今年开始,通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众积极跟进的方式,该镇的集中整治行动正有序推进。昔日荒草丛生、无人管护的田地,如今弥漫着新鲜的泥土气息;昔日废弃已久、残破不堪的大棚内,绿油油的蔬菜、鲜艳夺目的玫瑰正在生长。勤劳的人民,正在用双手让破败已久的撂荒地,变成一片片“希望的田野”。
“土地是农民的根,不能荒着”
在张克彪的印象里,随着经济发展村里越来越多的壮劳力外出打工,一部分田地逐渐被荒废。但具体是什么时候,大家开始不种地了,又是什么时候,地里长起了荒草,张克彪努力回忆了好一会儿说道:“最久的撂荒地,大概已经撂荒10年以上。”
在猪嘴岭村平整村郊撂荒地的同时,定远镇安家营村村民马万军也正举着铁锹,平整一块两座大棚间的田地。两座大棚间的土地学名叫“阳光区”,今年年初,安家营村村委会决定把全村的“阳光区”利用起来搞种植。经过一番尝试和努力,在“阳光区”种植的第一茬蔬菜取得了不错的收成。下一步,马万军打算等大棚改造完毕后,在“阳光区”再种植一批菜花。
“土地是农民的根,不能荒着,能利用的就要好好利用。”马万军说。
沿着安家营村再深入山区,就到了定远镇水岔沟村。这是一座靠着兴隆山后山的小山村,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兴隆山起伏绵延。山脚下,一片片修整过的山田仿佛一条条标识着等高线的褐色细线,和葱郁的树木青草一起让山腰披上一道道褐绿相间的条纹;已种植了作物的田地呈现出新芽特有的嫩绿色,在蓝天白云下绿得晃眼。
水岔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马金山从小就是在村里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到兴隆山脚下玩儿。在他的记忆中,那些后来荒废了的土地,那时都有人耕作。乡亲们用牲畜和架子车,一车一车地往山上拉水和肥料,到了收获时节再一车一车把麦子、蔬菜等运下山,兴隆山脚下一片田园景象。“我印象中,十年前壮劳力们陆续开始外出务工,村里劳动力流失严重,这些田就开始荒废了。”马金山说。渐渐地,无人管护的土地长出了野草。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野草迎风就长,几年下来,把野草养得茂盛高大。“一人高的野草密密麻麻地长在田里,人都进不去。”马金山说。
如今,这些村子的撂荒地,或正在改造,或已经复耕,一片片野草丛生的田地正在重焕生机,这些田地将为定远镇实现“乡村振兴”,夯实物质基础。
誓把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民以食为天,农村撂荒地的整治工作是关乎粮食安全、关乎百姓“饭碗”的大事。今年出台的《农业农村部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提出,推动地方出台绩效考核、与补贴挂钩等激励和约束政策,遏制耕地撂荒、鼓励复耕复种。
据了解,定远镇这些复耕的土地,将根据“宜粮则粮、宜特则特”的原则,在秋季来临后种植农作物。可以由农民自种,可以交村合作社统一筹划种植,也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交给企业打理。
6月,张克彪和家人达成一致后,就开始主动修整家里的一亩多撂荒地。“以前道路不太好,农用车进不去。种小麦成本高收入低,所以只好撂下。现在有了机械设备的帮助,修整田地很方便,趁这个机会把田地收拾好,种些经济作物,帮助家庭增收。”张克彪说。
目前,猪嘴岭村已经整理了100余亩撂荒地,而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增加。这其中,光10年以上的撂荒地就有不少。“这些地整理出来以后,我们准备种植经济作物、花卉等。能用的地都要用起来,不能再荒着了。”张克彪说。
除了让以前闲置的“阳光区”,变成一片片菜地外,安家营村还通过党员带头、发动农户等方式,开垦了140多亩荒废的山田。安家营村村委会副主任康厚军介绍说,村里的合作社还通过土地流转,积极翻修了10座荒废已久的塑料大棚,使其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一部分。村里还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为每个村委会党员干部定棚定责,要求他们帮农户打理作物、联系专家解决技术难题。
“地不能荒。”康厚军如此念叨着,“等平整好了,我们打算种植樱桃、花椒等耐旱作物,逐步把山上的撂荒地打造成果园,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水岔沟村的撂荒地整治也在推进中。“水岔沟村有撂荒地1300多亩,至今已经集中整治了530亩左右。”马金山说,目前完成了第一轮整治,等8月份再整治一次,到明年就可以种植农作物了。
经过整治的撂荒地,除了一部分土地鼓励农民自己种植外,水岔沟村还将200多亩土地流转给企业,作为企业耕种区和体验农场。村里希望通过企业+合作社这种形式,为农民提供工作岗位、为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助力。此外,村里还把一部分废旧大棚改造成试验基地,在里面试验新品种的西红柿、黄瓜、草莓等蔬果,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下一步,村里还打算引进草药种植等产业,扩大生产,真正把撂荒地变成致富田。”望着重新整齐、干净、充满生机的山田,马金山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可以预见,这些重新焕发生机的农田将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作为定远镇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该镇农民勤劳的双手中结出累累硕果、飘洒浓浓花香,有力推动该镇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记者 赵亚兰 申亮/文 马军/图记者 赵亚兰 申亮/文 马军/图)
相关新闻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