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脱贫攻坚频道 >> 振兴之路

小康路上异“菌”突起

21-09-10 10:47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编辑:张慧雅

【专题】厚道甘肃 地道甘味

  原标题:小康路上异“菌”突起

  ——漳县壮大食用菌产业侧记

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的工作人员在清理木耳种植大棚,为下一茬种植做准备。

  记者 俞树红

  漳县按照“脱贫靠产业、产业靠覆盖、覆盖要达标、达标出效益”发展思路,持续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培育壮大食用菌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拓宽了群众致富增收渠道。

  引资入漳念好经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大棚菌棒最后一茬采摘季。

  走进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温室大棚棚连棚白茫茫一片,十分壮观。

  在一座大棚门前,晾晒的金耳又肥又大,色泽鲜亮。“这是早上刚从大棚采摘的新鲜金耳,晾干后外销。”漳县陇泰鑫业农业科技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华说。

  “这里气候适宜金耳生长,一年种四茬,收益不错。下一茬,要扩大规模,现有的11座大棚全部上棒。”王华信心十足地说。

  “王华可是大名鼎鼎的行家里手,过去在渭源县做大棚金耳,搞得风生水起。”三岔镇副镇长蔡树科说,2019年县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家王华来漳县投资做产业。

  《漳县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总体方案》中,将培育壮大食用菌特色优势产业列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之一。

  做产业,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怎么做?漳县提出招商引资,壮大产业。

  王华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投资漳县,在40亩土地上建起了11座金耳种植智能大棚。

  王华介绍,金耳松茸种植基地单棚产量达到6000斤至8000斤。每斤按照60元算,单棚年产值可达40万元以上。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

  蔡树科指着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另一排大棚说,这是金耳产业引种成功后,2020年县上再招商,成立的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建成木耳种植吊袋棚24座,晾晒棚14座。

  “一茬木耳,可容纳菌棒48万棒,年产量达到72吨,产值达到900万元以上。”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技术员宋文友说,今年种植黑木耳24座大棚,明年将扩大到66座大棚。

  据宋文友介绍,他是东北人,干了一辈子食用菌,做黑木耳14年,是公司聘请来的技术员,指导基地种植。

  多措并举拓富路

  三岔镇突出特色优势,把食用菌作为培育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依托发展基础和地域特色,引进企业,筹措资金,创建基地,打造品牌,创新助农增收新模式,想方设法将食用菌种植基地打造成产业示范点,带动更多群众稳定增收致富。

  蔡树科介绍,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基地由公司聘请的专业技术人员统一生产、管理、销售、经营,但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真正起到了“四增收一带动”作用,壮大了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

  蔡树科讲的“四增收一带动”,一是土地流转促进群众增收,园区流转三岔村75户农户土地93.12亩,每亩土地每年平均流转金900元,户均增收1100多元。二是劳务用工促进群众增收,菌棒开孔、挂棒,田间管理、采摘及产品包装需要大量工作人员,基地长年吸收周边村庄闲散劳动力40多人务工。在采摘期,短期务工人员达100人以上,每人年均收入在15000元以上。三是农户入股分红增收,三岔镇8个村100户脱贫户,将配股资金入股漳县陇泰鑫业农业科技种植有限公司,年底户均实现800元保底分红。四是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20年通过承接村级资源、资产、资金入股的方式,带动三岔镇三岔村、黄土坡村,盐井镇立桥村、菜儿村,大草滩镇三友村等5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

  小菌棒做出大产业

  三岔镇食用菌产业是漳县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漳县突出特色优势,因地制宜,挖掘培育新型主导产业。按照“县级统筹、全县多元”和“一乡多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在做好做实以中药材种苗培育和果蔬草畜为主的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打造“全省高原夏菜和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品牌。

  从2018年开始,漳县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落实、高规格管理的发展理念,累计投入2829万元,先后在石川、四族、三岔、东泉、新寺、殪虎桥等乡镇建成6个木耳生产基地450亩;建成木耳生产吊袋棚252座、晾晒棚113座,年挂棒能力达到600万棒以上,年产量达45万公斤,产值5400万元。

  食用菌基地通过吸纳务工、土地流转、股金分红、引导种植等方式,流转带动农户184户,务工群众841名,带动群众人均增收在4000元以上。

  食用菌产业需要大量的菌棒,但漳县菌种菌棒都依赖外部引进。为降低食用菌生产成本,下一步,漳县将投资1000万元,在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建立菌棒生产厂,流转土地62.4亩,年产1000万菌棒,预计11月份开始生产。

  今年,漳县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50万元,继续扩大食用菌产业园建设,带动三岔镇和大草滩镇6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新建吊袋棚42个,晾晒棚19个,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食用菌产业园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从产品培育、种植、加工、销售到周边农户土地流转租用、劳动力就近就业、资金配股分红一条龙服务,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精彩推荐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高台烙画雕刻手艺人张爱国: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高台烙画雕刻手艺人张爱国:最满意的作品永远是下一个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邢余杰和他的西部民俗记忆博物馆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邢余杰和他的西部民俗记忆博物馆
  •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请党放心,我在这里——记录24小时张掖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人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请党放心,我在这里——记录24小时张掖平凡岗位上的坚守人
  • 天水胡大村当真不一般 天水胡大村当真不一般
  • 天水秦安乡镇中学抓质量生源回流 老师:“我们的孩子也在这上学” 天水秦安乡镇中学抓质量生源回流 老师:“我们的孩子也在这上学”
  • 【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兰州广武门街道: 开门议事多包容 不怕群众提意见 【治理创新 共建共享】兰州广武门街道: 开门议事多包容 不怕群众提意见
  • 兰州车站多举措服务学生顺利返校 兰州车站多举措服务学生顺利返校
  • 兰州:城市向南有一片烟火人间的山水“醉”了秋天 兰州:城市向南有一片烟火人间的山水“醉”了秋天

关注我们

中国甘肃网微博
中国甘肃网微信
甘肃头条下载
微博甘肃

即时播报

1   甘肃高台:“绿色”铺就发展路
2   院士“把脉问诊”为甘肃高质量发展“开
3   高质量教育关键在课堂,甘肃一场青年教
4   首趟秋季“环西部火车游”旅游专列开行
5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高台烙画雕
6   甘肃“梯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协同推
7   “黄河之都”兰州如何扛起上游责任?制
8   甘肃“80后”教师:教孩子学精一门手艺
9   作家莫言话甘肃民勤:让沙漠腹地变致富
10   “黄河之都”兰州“智慧逐绿” 减污降
11   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
12   甘肃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鲁甘人力”:
13   8月兰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
14   甘肃森林消防湖中锻造“水域尖兵” 提
15   【兰大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邢余杰和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