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定远镇水岔沟村:产业富民带来乡村蝶变
原标题:兰州市“美丽乡村记者行”大型采访宣传活动
高新区定远镇水岔沟村:产业富民带来乡村蝶变
核桃等农作物外销为村民增加收入
水岔沟村地处定远镇南部高寒二阴山区。原本偏僻的山沟沟,经过近年的打造,如今已是鸟语花香,山泉叮咚,每天都有美团等大型电商平台的运输车辆从这里进出,不时有游客来此打卡拍照。环境美了,钱袋子鼓了,村民乐了。
昔日穷山沟变市级文明村
水岔沟村环抱青山,山泉从村庄穿越而过,泉水终年不干涸,有着好山好水的美名。
9月16日,兰州市“美丽乡村记者行”采访组走进水岔沟村,看到公路旁夹道的各色鲜花绵延数公里,煞是好看。由于前几天降雨,这里的空气愈发清新,远处青山环绕,近处山泉叮咚,地里农作物长势喜人,满园的核桃树、花椒树果实挂满枝头。在村口,新建的文化长廊诉说着党史与村情,5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凉亭旁的木制水车悠悠转动,为宁静的村庄平添了几分惬意。
水岔沟村村主任杨晶介绍,2020年该村投资316万元,完成了水岔沟村彩门至清谷山庄柏油主干道两侧透水砖铺装,拆除硬化面积1495.00平方米,并新建自来水井5眼、沉沙井7眼,新建嵌草砖停车场1521平方米、木质防护栏长64米,新建木质牌楼1座、木质成品水车1座、六角凉亭5座,安装太阳能板路灯120个,将昔日的破落村庄“装扮”成了富有特色的市级文明村。夏秋季节,来此旅游休闲的人络绎不绝。
开公司促就业稳增收
今年50岁的何春花是水岔沟村的常住居民,从家步行到公司上班,只用2分钟的时间。“在这里就是做一些分装工作,10块钱1小时,每天干10小时左右,天天都有活儿干,一个月下来也能挣3000块钱。”何春花告诉记者,她以前在定远镇工地上打工,每月也就挣两三千块钱,如今在家门口的公司干活儿,轻松不说,还能照顾上家里的孩子和老人。
何春花所指的公司是2019年刚刚成立的甘肃红美人农林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建在村委会旁,是一家集花椒新品种选育、种苗培育、标准化栽培、技术服务、加工销售及花椒系列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农林公司。2021年年初,公司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生产加工干花椒15吨,产值180万元;加工销售各类蔬菜500吨,年产值达到120万元,有效促进了当地马铃薯、核桃等农作物的外销。
“我们现在和美团等电商签订了合同,这些洋葱、核桃上到美团优选,我们的工人负责分装、贴标签,每天早上都有人来拉货。”红美人公司负责人金继祖告诉记者,公司在2020年被认定为天津市宁河区援建“扶贫车间”,2021年被认定为榆中县“乡村就业帮扶车间”,现已建成200平方米花椒加工车间一座,吸纳就业13人,加上电商等业务,目前已经能为数十位村民提供稳定收入。
与此同时,针对传统生产模式落后、产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现状,水岔沟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一村一品”,着力加大对该村核桃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按照“支部+协会”的模式,在水岔沟村发展核桃种植,如今核桃年产量达18万公斤,年产值60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和稳定增收。
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水岔沟村绿树成荫,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这两年,经过村两委的勘查和调研,这里的山泉水富含人体所需多种矿物质,其中锶的含量略超标准矿泉水指标,偏硅酸也遥遥领先其他品牌的含量,非常适合发展山泉水产业。
按照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运动康养、生态颐养、老年文养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在水岔沟村建设高新区首个山泉水生产车间。以山泉水同步打造红色旅游、文化广场、电商中心、航天蔬菜、特色民居、花椒种植等一批主体工程。
杨晶介绍,预计到2022年该村将建成山泉水生产车间;2023年建成温室大棚种植菌类,以工业带动农业形成一二产互相融合的产业链,以工促农,可带动100家农户增收。到2025年,以工农结合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盘活带动全村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杨晶表示,下一步,村党支部将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融合,“多位一体”的总体要求,聚焦党建引领、盘活资源要素,全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将全村农户带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记者 谭安丽 文/图)
相关新闻
- 2021-09-15徽县:书写乡村振兴华彩篇章
- 2021-09-13特色乡村游 助农增收致富
- 2021-08-31西峰区:发展林下经济 建设美丽乡村
- 2021-09-02乡村振兴的“兰州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