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织就“马啣绿衣”筑牢生态屏障
原标题:临洮县:织就“马啣绿衣” 筑牢生态屏障
临洮县实施马啣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 通讯员 王亚海 赵晓花
记者 洪文泉 通讯员 王亚海 赵晓花
马啣山地处临洮县东北部,最高海拔3670米,是临洮县的天然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地。30多年前,由于超载放牧,植被受到破坏,加之气候干旱少雨、地貌沟壑纵横,生态环境曾一度恶化。近年来,临洮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和绿满陇中行动,启动了马啣山生态植被恢复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深夜,临洮县林草局办公室的灯亮着,造林股股长黎世杰和设计队的干部还在热烈讨论,大到造林项目设计规划,小到鱼鳞坑和苗木的具体规格,他们都事无巨细、力求完善。
有着17年工龄的“老林人”黎世杰,白天带领干部们奔波于马啣山的各个山涧沟壑实地勘验考察,晚上讨论修改一份份作业设计,力求每份设计都精准实用。
和黎世杰一起,林草系统的干部职工每到春秋植树季,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从苗木调运、检查验收到跟班作业,现场讲解整地要求、示范鱼鳞坑标准、检查株行距排列,再到抚育管护,他们都全程参与。
临洮县自马啣山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以来,相继实施了“福定清风林”、马啣山生态修复工程、百亩观赏牡丹园、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共完成造林绿化6万亩,栽植云杉、牡丹、暴马丁香等123.5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8.53%。
马啣山地势陡峭,山体坡度多在六十度以上,很多栽植点车辆无法到达,只能通过最原始的肩扛背驮来运送苗木。陡峭的山坡上,造林人脚踩在用铁锹挖出的台阶上,垂直向上排列而站,一棵一棵、向更高处转送树苗,再由山坡上的造林人肩扛背驮,将树苗背到挖好的土坑里。
每年植树季,近千人从马啣山周边地区赶来参加植树造林。他们头顶烈日,背着云杉苗木行走在陡峭的山脊上。为了抢抓植树时节,加快转运速度,当地群众还自创了一个专门运送树苗的工具——“背树锅”,用一块直径2米左右的圆形铁皮制作而成,绑上绳子,可以扛在肩上,或者在陡峭的坡面拖动。
太石镇前地湾村村民张相彤60多岁了,他每天用“背树锅”沿坡面拖拽转运树苗。“用‘背树锅’运送树苗,我每次最多可以捆绑20棵树苗,一天往返5次,能运送100棵树苗,效率高。”张相彤说。
造林人沿着山脊频繁地拖运苗木,山脊上便形成了一道道光滑而细长的“道路”。荒山本无路,造林人硬是在山脊上踩出了一条绿色运输线!
如今,站在马啣山上放眼望去,一片片新栽植的云杉根扎坡沟湾梁,满眼青绿。
- 2022-06-09庆阳市西峰区:小麦“一喷三防”保障夏粮增产丰收
- 2022-06-09“虎年”种粮
- 2022-06-08“甘味”农特产品持续走向国外餐桌果盘
- 2022-06-08古浪:打造10万吨粮食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