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扶贫果”:客商地头“抢货” 农户门口数钱
今年秋季,甘肃平凉市灵台县苹果丰收,图为该县上良镇朱堡村村民采摘苹果。 杨艳敏 摄
“苹果销路不用愁,今年客商都来地头‘抢’苹果。”甘肃平凉市灵台县上良镇朱堡村村民于润德说,得益于近年种苹果,他家翻修了新房,而且每年还能存几万块钱,坐在家门口数钱。
灵台位于陇东黄土高原南缘,土层深厚,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是原国家农业部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也是甘肃18个苹果优势区域重点县之一。全县有耕地78.68万亩,工矿企业不多污染少,发展苹果产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图为村民在果园里采摘苹果。 杨艳敏 摄
2007年,灵台立足这一资源禀赋,把苹果产业确定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从力量整合、资金投入、技术帮扶等关键环节入手,在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上攻坚突破,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朱堡村共有267户863人,2013年,确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5户41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47.35%,经过近年当地产业扶贫和各方帮扶,截至2020年10月,该村贫困发生率降为0,实现了全村整体脱贫。
上良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王龙告诉记者,朱堡村现共有果园571亩,其中,涉及贫困户的有170多亩,平均亩产1.8吨,按照今年地头苹果收购价每斤2.8元来算,每亩地约有1万元的收入,贫困户每家几乎都有三四亩以上果园。
王龙说,以前,因当地农民没有种植苹果的经验,在果树修剪、施肥等方面“操心不够”,导致果树产量较低。随着近些年各方力量的帮扶,以及当地每年举办的各种果树栽植培育培训班,农民的“务果技能”较以前有了明显提升,苹果产量和质量也比从前“高了一截”。
图为农户采摘苹果等待客商地头收购。 杨艳敏 摄
58岁的邵玉学曾经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习惯了种粮食的他,对于果树栽植和培育“一窍不通”。2010年,看着同村人苹果丰收后,自己也想尝试种植,但都是个人摸索的一些土方法,一年下来,自己搞得非常累不说,而且苹果树也没接多少果,这让他很发愁。
2013年以来,灵台以建设国家级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为目标,率先引进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共赢。邵玉学也在后面几年里,在当地农机部门指导下,“顺势”引进了新模式,为自己果园提质增效。
近几年,邵玉学还主动报名参加了很多提高种果技能的培训班,尤其工行每年举办的几期学习班,他一次都没落下。有了过硬本领,邵玉学种出的苹果一年比一年好。通过苹果脱了贫的他,还想再扩大种植规模,让“小苹果”变成“大产业”。
工商银行灵台支行客户经理胡庆杰表示,从去年开始,朱堡村对56户72亩果园里面差的园子开始进行治理,该支行积极向上级行上报了该项目,去年市分行已投资2.2万元专项资金,对果园进行了施肥、修剪、拉枝等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效。
胡庆杰说,今年3月初,市分行要求先赊销2万元农资进行差园治理,将赊销的化肥、农药等农资发放给农户,经过施肥、拉枝、喷施农药等治理,目前部分果园已挂果。入冬前,该行还协助村里对72亩差园进行除草、拉枝、追肥等工作。
经过连续十多年发展,灵台县果园面积达22.67万亩,矮化果园面积达到10万亩,全县果品总产量连续4年保持在18万吨左右,年产值达到9亿元,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成以上,全县先后有2.18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产业实现脱贫。
据统计,灵台县现有认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19万亩,注册登记出境水果果园7150亩,建办各类果品企业27家,建成果品贮藏气调库、保鲜库14座,贮藏能力达到5.7万吨以上。2020年4月,经国家标准委批准,灵台县成为全国第二、甘肃省首家国家级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记者 魏建军 李亚龙)
相关新闻
- 2020-11-25甘肃扶贫路上的"临时一家人":为柴米油盐更为美好生活
- 2020-11-24玉门的明天更美好
- 2020-11-18甘肃临夏“巾帼扶贫车间”:东西“鞋”作育产业
- 2020-10-15杨文斌:我想和乡亲们一起发“羊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