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乡村振兴频道 >> 振兴之路

布楞沟:从“悬崖边”到“幸福庄”

22-08-18 16:11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编辑:张慧雅

  原标题:布楞沟:从“悬崖边”到“幸福庄”

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韦德占

布楞沟村全貌。记者 韦德占

  记者 韦德占

  自入夏开始,56岁的马麦热每天凌晨5时就开始为自家民宿备菜。

  马麦热是布楞沟村的村民,也是村里第一批开农家乐的人。农家乐提供一日三餐,为了确保食材新鲜,既是老板又是主厨的马麦热,每天晚上都开着三轮车到村里的种植大户家收购蔬菜。

  水泥路的贯通连接了布楞沟村与山外的世界,越来越多的订单让农家乐应接不暇。马麦热最喜欢与游客合影,因为镜头记录着她的幸福。

  布楞沟,东乡语意为“悬崖边”,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境内,村如其名,山大坡陡,沟壑纵横。

  初秋时节,站在布楞沟村的山梁上向下望去,深浅不一的沟壑被山杏、油松、刺槐、红沙柳等灌木覆盖,绿意中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红墙灰瓦的56户新农村村居气派整齐,村活动中心、村小学、便民超市以及公路服务中心等新建公共设施格外醒目。新农村建设好了,山也变绿了,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上学,老人们能在家门口就医……

  “好一派生机盎然的山村景观!谁能想象,10年前这里还全然是另一种景象。”马麦热说,曾经的布楞沟村有“六难”:行路难,全村道路都为又窄又陡的土路,交通闭塞;吃水难,吃水要往返30公里到洮河,人背畜驮;住房难,80%的群众居住的都是危房;就医难,没有村卫生室,有个头痛感冒的要到9公里外的乡卫生院;上学难,只有一所三年制教学点;增收难,全村都是坡耕地,靠天吃饭,十年九旱。

  “当时,吃的是河沟盐碱水,泥土路又窄又陡,条件差……”站在过去的老屋、如今的村史馆前,村民马麦志回忆说,布楞沟的变化始于2013年。当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布楞沟村,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总书记殷殷嘱托。

  殷殷嘱托,牢记心间。十年来,通过不懈奋斗,这个曾经被称为“悬崖边”的小村庄如今被“幸福庄”取而代之。

  水清、路宽、日子旺,从“没水吃”到“引水来”,从土路“尘飞扬”到柏油路“平展展”,从“站着看、等着扶”到“要苦干、不苦熬”,曾经的“六大难”一去不复返,总书记当年的嘱托已变为现实。

  “引来了水、修通了路,建好了新农村,2018年实现了脱贫致富。”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翼庆说,目前全村建成规模养殖场3个,成立了布楞沟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去年出栏1万多只羊,社员最多的分红4000多元。

  “最大的变化是群众的观念。”谈起如今的幸福生活,张翼庆说,现在大伙有的出去务工,有的在村子里搞产业,十年前“三只羊,两顿饭,晒个太阳一整天”的情况再也没有了。食用菌大棚、扶贫车间、红色旅游……村集体和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有了向着乡村振兴大步迈进的精气神。

  沿村道来到村史馆旁边的一栋旧屋,走进院内,墙壁上挂满了传统农具和生活用品挂件,院侧摆放着两个古旧的石磨,游客可以体验使用……近年来,布楞沟村以村史馆红色教育基地为依托、以民俗旅游为主线,利用独特的民俗风情发展文化旅游,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县里投资3350万元,实施布楞沟村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打造东乡民俗及记忆展示体验区和民族特色文化商业区。目前,已完成农耕文化体验区改造和5个窑洞建设,初步完成了磨坊体验馆、水文化体验馆、手工作坊体验馆的改造,正在建设塑石浮雕体验馆等项目,真实还原东乡群众过去从事农业生产的场景。”张翼庆说。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临夏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布楞沟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力打造布楞沟村“一村一品,一户一产业”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

  “我们将紧盯群众增收这一关键,依托沿洮河经济带开发建设优势、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区位优势、布楞沟村史馆红色资源优势、中石化和济南市历城区等帮扶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乡村红色旅游,继续提升改建红色教育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南北两山绿化标准,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推动劳务输转、规模养殖等产业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布楞沟’品牌,全力打造产业强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张翼庆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手记】

  常怀感恩心 脱贫不脱志

  韦德占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布楞沟村每家门口最醒目的地方,都立着一块用白色瓷砖贴面的石碑,上边刻着两行字:“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表达了布楞沟人对党和国家的感恩之情。

  布楞沟之变,不仅体现在把水引来了、把路修通了、把新农村建设好了,还体现在群众的心态和志气上。就如同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张翼庆说的那样:“最大的变化是群众的观念。”

  面对自身的不利局面,布楞沟人没有“等靠要”,而是积极作为,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将缺点变为优点。有了外部的帮扶与援助,又有了自身的主动作为,布楞沟人探索出了通往幸福的路径。

  从“悬崖边”到“幸福庄”,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布楞沟村摆脱了贫困,过上幸福生活。常怀感恩心,脱贫不脱志,已成为布楞沟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砥砺奋进的无穷动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